邵武在线 | swzx.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扫码登录更安全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查看: 2855|回复: 3

乡土人才案例丨邵武市洪墩镇李贤通:怀揣浓浓乡情的创业“归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9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00.jpg
李贤通,1978年2月生,中共党员,邵武市洪墩镇沙洲上村人,现任邵武市维生水稻种植农民合作社负责人、邵武市印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2020年获“邵武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暨乡村振兴青年先锋”,2022年其名下的邵武市印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荣获2022年南平市级优秀创业资助项目二等奖。

人生百态
奠定事业之基
DSC000.jpg

洪墩镇是邵武市的东大门,素有“稻米之乡”的称号,从小被洪墩水土哺育长大的李贤通深知这点,早早便树起“发展水稻产业,帮助家乡致富”的想法。1998年职专毕业后,他辗转多地打拼,当过保安、跑过业务,做过运输,创办过保健食品公司。
“做保健食品公司的这十来年,我了解到我国的糖尿病人、慢性肾病病人基数较大,且对食用大米有特殊要求,就萌生出一个想法:能否利用家乡稻米产业优势,培育专门针对病人的水稻。”李贤通回忆说,通过在行业内多年“摸爬滚打”积累出的经验与人脉,他与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多位的营养家教授及多个科研团队沟通交流,一幅返乡发展功能稻米产业的蓝图逐渐在他脑海中描绘而出。

DSC000.jpg
DSC000.jpg


2012年,李贤通盛情邀请上海海洋大学奚印慈教授与上海师范大学遗传研究所队员到洪墩镇考察,看着2万余亩的金灿灿的稻田,听着李贤通与家乡的故事,考察团队体会到他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浓浓乡情,深受感动,不仅将新选育的3个新品种低蛋白米水稻推荐给李贤通,还无偿提供能用于改良稻田土壤、增加稻田养分、拥有发明专利的“维科”生物制剂,并承诺开展长期研究合作。至此,李贤通踏出了迈向梦想的道路第一步。

“归雁”创业
溢出满满乡情
DSC000.jpg
怀着一颗炙热之心,带着一支科研团队,2017年,李贤通与合作伙伴陆少平回到洪墩镇沙洲上村创办邵武市维生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维护好、发展好这束“火苗”,沙洲上村党支部先是牵头流转土地300多亩作为维生水稻种植基地,后将原村小学校舍无偿提供给合作社办公,洪墩镇党委也发动科技特派员队伍倾力相助。经过数年努力,维生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引种“低合蛋白益肾米”“高抗性淀粉含量益糖米”“高亚麻酸米”三种功能稻,凭借好品质、好价格、好销路,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2022年李贤通发动当地十多户村民一同发展种植,面积扩大到200多亩,并建起了科技合作基地和特色功能米示范生产基地,着力引导父老乡亲一同加盟种植、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2023年,第一条维科制剂有机肥生产线顺利建成,提供劳动岗位5个,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已生产有机肥30余吨。目前,邵武市维生水稻种植农民合作社年收益达300万元,带动15户农户、共计38人共同参与种植。

归乡反哺
致富不忘相邻
DSC000.jpg

随着城市发展,看着沙洲上村面临逐渐的空心化的问题。李贤通主动在重阳节春节等时机为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优质大米和营养品,正如他所说的,村里的老人都是从小看自己长大的,如同自己的父母亲一般,作为沙洲上村的一份子,他也不过尽一份微薄的力量。
DSC000.jpg
DSC000.jpg

为美化田园景观,他以水稻为墨、田地为纸,2021年在种植基地绘就出“建党100周年”彩色水稻大字画,2022年又种出“邵武是个好地方”七个大字,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田园文化新靓景色。未来,他也将牢记初心,继续为洪墩镇乡村振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来源:邵武组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