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性眼病的防治 光源性眼病,古代多由于冰川、雪地、海面、沙漠等受光照反射眼睛引起。早在北魏时期高僧宋云的《行记》中已有“雪有白光,照耀人眼,令人闭目,茫然无见”的记载;唐代《千金方》、《外台秘要》曾将“数看日月,夜视星光,久处烟火”、“雪山巨睛视日”等列为丧明的原因之一。现代由于电焊、气焊、冶炼、紫外线、彩灯、电视、录象、电子游艺机,手机等各种强光接触机会增多,使光源性眼病的发病率日渐增加,成为常见眼病。轻者目赤涩痛,羞明流泪,重者眼睑潮红,灼热肿胀,白睛红赤,视物昏蒙,日久视物变异(色盲、近视)眼前自觉电光闪掣、火焰霞明,甚至黑睛出血混浊,双目失明。祖国医学又称“电光夜照”、“神光自现”、“雪盲”等,辨证施治,自有特色。兹将个人临床体会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惜视缄光:少看电视、录象,更不宜看日观火。进入电焊、冶炼、紫外线等工作场所或到雪地、沙漠、海湖旅游时,应配戴防护眼罩或眼镜,匆促时可用黑布裹目,以防强光照射。十二岁以下儿童不宜玩电子游艺机。不管成人儿童使用手机都要保持距离,不宜长时间玩耍观看。不慎被强光照射后,应立即脱离光源,居住暗室;及时局部冷敷,闭目休息。外用新鲜人乳或1%黄芩液滴眼,可预防或减轻眼炎的发生。 2、对于急性发作电光性眼炎,可针刺四白、合谷、太阳、承泣、攒竹、睛明等穴,一般效果显著,有针到痛除之效(当然所有针灸都应该是专业针灸医生操作)。再用1%黄连液或氯霉素眼药水、氢化可的松眼药水交替滴眼,均能很快控制症状,红肿消失。 3、对于症状严重可辨证选用下方: (1)明目养肝汤:适用于风火上炎、双目赤涩、肿痛流泪者。药选菊花、生地、红花、赤芍、连翘、木贼草、防风、谷精珠、石决明、薄荷、甘草,水煎内服。 (2)龙胆泻肝汤:适用于肝胆热盛,双眼肿痛,伴心烦口,便秘寐欠者。药选龙胆草、生栀子、黄芩、柴胡、生地、泽泻、车前子、木通、赤芍、甘草,水煎分服。 (3)普济消毒饮:适用于火热上袭,双目肿痛伴口干咽痛、发热便秘者。药选黄芩、黄连、牛旁子、元参、板兰根、升麻、柴胡、连翘、薄荷、僵蚕、大黄、甘草,水煎内服。 4、日久不愈或并发色弱、色盲、近视、视力下降、幻视妄见及失明者,可试用以下方法: (1)针刺疗法:以睛明、球后、肝俞、肾俞、脾俞等作主穴,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光明等作配穴,每次选用两个主穴,二至三个配穴,隔日针刺1次。 (2)按摩疗法:①选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四白、太阳、睛明,每穴按摩30下,每日3次。②患者双手洗净拭干,手掌合拢搓热立即平覆按压双眼,同时眼球作顺时针方向运动,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5——10分钟。 (3)验光配镜:外出常戴护眼罩或眼镜或黑纱外罩以保护眼睛,并可配合维生素B2、E、A丸及肌苷片等药物服用。 (4)中药以滋阴降火、补益肝肾为治疗原则。方选:①滋阴地黄丸:生地、熟地、银花、菊花、夏枯草、淮山药、茯苓、山萸肉、丹皮、天冬、龙胆草、泽泻、薄荷;②明目地黄丸:生地、丹皮、茯神、淮山、泽泻、山萸肉、柴胡、当归、五味子;⑨滋阴降火汤:生地、熟地、当归、白芍、知母、黄柏、麦冬、川芎、黄芩、柴胡、甘草;①滋阴生光饮:熟地、五味子、覆盆子、生地黄、知母、黄柏、车前子、冬瓜子、枸杞子、玄精石、甘草。 注;本文发表在《科学画报》1991年12期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