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中抽空回山上了一趟,菜地中的青苗郁郁葱葱,散落周围的几颗茶籽树已开花,辛勤的蜜蜂乘着暖冬和煦的阳光而来,依旧忙忙碌碌。
又是一个天高云淡的周末,山上无忙事,提桶榨油去。
10月份采的茶籽,经过近一个月的凉晒,已经够干了,可以去榨油了。
家里的老茶籽树已不会结果,全都砍了重新种,今年茶籽收的少,就一袋,60多斤,拎走出发,挑了条去隔壁村的小路,虽然硬化了,但小车依旧不好走,到了地方车轮已沾满黄泥。
赶巧,今天这个压榨作坊只有一个大户包场,黄坑人,特地开了辆皮卡,拉了1000多斤茶籽来榨油。三两句攀谈中渐渐熟络,见我就拉了一袋,不想让我苦等,让了一台小的榨油机给我,说让我先榨先回去,他得榨到半夜。农村人的朴实无华,无处不在。
等了大约一小时,机器逐步腾出空来。我把茶籽抗上一称,64斤。接着依次破壳打粉、翻炒、蒸熟、压模、上压榨机,在老榨油工熟练的手艺中,茶饼中的油逐渐沥出,伴随着有节奏的机械声,从开始的一两滴,到逐渐连城线,到如暴雨般倾盆而下,只是茶籽太少,好景不长,又回到了滴滴答答的样子。反复压榨三两次,茶饼已不再出油,拿出油桶,架上过滤网与漏斗,将油装到油壶里,5升的油桶还未装满,拿去一称,8斤有半,出油量颇佳,按照市价100一斤,除去加工费用,也值个800块。
这可是一年的劳动成果啊。从施肥到采摘、凉晒、剥壳、继续凉晒到可以榨油,其中的人工成本极大,茶籽油看似很贵,其实真算是廉价了。父亲近几年还陆续种了几百颗,怎么劝都劝不住,老一辈人的吃苦和执着我们很难理解,用父亲的话说,能做到的,尽量去做,所以才有鸡鸭鱼肉年年都有,才有水果时蔬餐餐不缺,才有茶籽树的砍了又种,才有山珍土菜的周而复始。父亲的满是执着刻在了骨子里,放不下也从不肯放下,因为放下了,说明他真的老了。谁也不服老不是,哪怕那银灰已悄然而至,哪怕半夜不时的因疼痛不自主的惊醒……
我们常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疫情冲击下的我们,谁也不容易。今天看到抖音上的一个新闻采编,讲述的是绍兴疫情流调报告里的2个确诊病例。一个是52岁的出租车司机,每天早上6点多出车,凌晨2点收车,饿了快餐店匆匆扒几口饭果腹,每天工作20小时,生活轨迹除了出车就是菜市场、快餐店和家,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他过了多久……还有一个57岁的阿姨,确诊前每天雷打不动的12小时上班,包括周末……
在我的认知里,回到邵武,意味着妥协,也意味着自己被躺平。钱多事少离家近是理想,钱少事多离家近是写照。为了碎银几两,得放下理想,放下执着,放下你爱玩的游戏、放下你所有想去做而必须放弃的事情。暮色笼罩的下班路不再是回家休息的归途,只是行色匆匆的背景。看视频、统热点,找方向、想创意、写脚本,夜半的茶杯见浅,烟灰缸上的山头耸至,昏沉的脑子唯有冷水拂面才能暂见清醒,明晰的眼眸日渐消散,眉上发际已悄然退去,但认准的路,就要一直走下去……
生活再继续,我们在努力,只因志之所趋,无远弗届;路虽崎岖,不能限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