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在线 | swzx.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扫码登录更安全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查看: 8037|回复: 11

邵武城门名称及建废事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9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邵武城门名称及建废事略
    邵武建县于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古有乌坂城为闽越王无诸所筑六城之一,即旧城今故县也,当年城池早已不见。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置邵武军。知军事张度首创军治城池,筑土城于紫云溪南,即邵武古城。西跨登高、西塔二山,北面沿溪。周十里有奇,辟门有七。东门称作行春,南门叫武德,西门称朝天,北叫小北门,东北称为小东门,西北叫车栏门,西南称作樵岚门。城北有樵溪和富屯溪乃天堑,东南西城外则各掘壕沟宽达三丈深一丈五尺,作为护城河。在邵武历史上不同时期抵御各种战乱保护民众起了不少作用,所以被大家称为铁城,例如南宋末年防范元兵的侵入;清朝抵制太平天国军队的占领;民国及解放时期抵御大刀会匪徒等等战事,邵武古城都显示了他的威力。当然,一千多年以来,县城历经洪水风灾大火以及盗贼匪患战乱,城墙门池多有焚毁倒塌损坏,各朝各代亦有修复重建加固。城门名称亦有变化。元朝至正十八年(1358年),把东门曰行春,西门曰镇安,南门曰武宁,北门曰樵溪。康熙十年(1671年)水毁南门,知府汪丽日兴工修复,改名为通泰门。道光十三年(1833年),西门城楼水毁,知县杨乾初重建。民国十八年(1930年)驻军陈荣标团长暨杨冠英县长以奉文建筑公路之名将行春门城墙大部分拆卸。至1949年邵武古城大多损毁。1960年困难时期,城墙壕沟被群众开荒种植水稻蔬菜,在70年代则被邻近的大队接收种植。1964年八一大桥横跨水北到北城墙,直通市区。1966年文革开始,把西城拆除并迁移部分民居在邵武一中旁建设献忠台。文革结束后即成为今日体育场和进修学校。所有城墙则在60-80年代后期被相邻单位和居民建设。例如北城墙上段辟为熙春公园,还有林业局,邮政局等单位建房;除了武装部和县政府大院有保留城墙外,小东门以下则先后部分建设了木器厂、皮革厂;后来又成为财政局、广电局等单位建设办公楼和宿舍,沿溪边成为溪北路。南城墙上段成为消防队及纺织厂、五交化公司、医药公司的厂房,仓库或办公地点;后来则建设钟楼和商业大厦。下段部分被干休所、县医院、环卫所等单位及乔松大厦建房;部分后来被辟为熙春路,古城路。东城墙部分也因为当时被相关大队接收种植果树和蔬菜,70年代后被部分农民居民盖起了住房。80年代后,政府开始重视古城修复,对北门进行了修建,成为邵武唯一完好的樵溪城门。西门城墙部分成为物资局仓库、供电局仓库、农械厂、酒厂的厂房及住宿区;到现在这些城门城墙早已不见踪影。虽然由于城市扩展建设,邵武市区已经是原来的三倍以上。古城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高楼大厦繁荣肯定会把旧城门和城墙推倒。但是老百姓依然和旧居旧城有着深厚情感。大家期待半拉子的东关和城门列入邵武市政府东城花园的规划,及时很好的修建,给人民群众带来美好的生活。

发表于 2018-6-1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发表于 2018-6-1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楼主| 发表于 2018-6-1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发表于 2018-6-1 23:10 来自m.swzx.co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楼主| 发表于 2018-6-2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发表于 2018-6-4 03:51 来自m.swzx.co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发表于 2018-6-10 20:55 来自m.swzx.co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发表于 2018-6-10 23:28 来自m.swzx.co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发表于 2018-6-11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发表于 2019-3-17 07:22 来自m.swzx.co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