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儿童的安全特别是交通安全尤其需要全社会予以关心、关注。据统计,交通事故已经成为继“溺水”之后造成少年儿童死伤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每年都有很多的交通事故发生在孩子们身上,而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害能力都严重不足,在交通事故中受到的伤害也比成年人大的多。
所以,在广大少年儿童享受节日的欢乐时刻,我们仍然要把交通安全再次带到您和孩子们身边。今天就来我们聊一聊少年儿童的出行安全,希望能给家长和孩子们带来些安全提示,让交通事故远离少年儿童。
“一定”要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
红灯停、绿灯行,车辆各行其道是基本原则,少年儿童的出行一般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为主,防止交通事故首先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在机动车道中间骑行穿梭,禁止违规上高架桥和地下隧道,出行时与大型车辆保持安全距离。
“一定”要抑制孩子们参与交通时活跃的天性
有些学生对翻越护栏、车前穿梭等觉得新奇和刺激,反复尝试,“逞强”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猎奇”、“猎险”的心理,这种行为一定要制止,孩子们对“危险”以及危险产生的后果预计不足,有时候单纯是为了好玩而做出危险的事,家长在教育孩子趋利避害的同时,也要给孩子们做生活中的好榜样。
“一定”要让孩子们识别常见交通危险并懂得躲避
城市中大型车辆很多,公交车、工程作业车在路上行驶时盲区很大,大型车辆的内轮差导致在转弯时容易产生交通事故,因此这些常识要让孩子们了解。如不好理解,那至少要讲清楚一个原则:任何情况下,在路上离大型车辆越远越好
家长“一定”不能溺爱、纵容孩子们危险的交通行为
有些中小学生参与交通时的一些问题是在家长的溺爱中养成的,比如给孩子买电动自行车、“死飞”。“死飞”车架的飞轮是固定的,人踩轮转,人停轮停,通常没有安装刹车和变速等装置,一切靠脚踏来控制飞轮运行,但一旦上路遭遇紧急情况,则无法制动,从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根据《GB3565-2005自行车安全要求》的规定:“每辆自行车应装有两个制动系统”,因此“死飞”不具有上道路行驶的条件。
对于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2条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况且市面上一些违法改装的电动车严重超标,甚至已经超越了非机动车的范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比比皆是,家长们不要一味溺爱而给孩子买这些车辆,最后只能是把自己的孩子往火坑里推!
“一定”不要把道路当成游乐场
要让孩子们懂得,有车辆的通行地方都不是可以玩耍的游乐场,在意识里主动远离有车辆的场景,才能尽可能避免出现意外。比如停车场里玩耍捉迷藏、在马路上滑旱冰、骑“平衡车”、踢足球、追逐打闹等等,远离车辆就远离了意外事故。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们做好榜样
有些家长在和孩子在一起时候容易忽视交通安全,典型的例子有:不系安全带,让孩子坐在前车篓,放着人行横道和天桥不走带着孩子闯红灯、翻护栏,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出行习惯,带来的不良后果是深远的。
还有一些行为和注意事项,在这里不再一一复述,总结起来,要关注少年儿童的交通安全,首先要让孩子们掌握交通安全常识,其次要了解掌握孩子的交通工具、出行方式,另外,家长要给孩子们作出好的表率,要用行动正确影响孩子们的出行习惯。节日不长,但安全的道路很长,走好安全每一步,让孩子们开心,让家长们放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