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令人悲痛的是,10月24日凌晨,李子勋因病去世,中国心理学界痛失英才,一个点燃了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生命希望的人就这样走了。有网友称:上帝可能得了抑郁症,请去了李子勋老师。
大多数人认识李子勋,都是因为央视的《心理访谈》。荧屏中的他戴金丝眼镜,着深色西服,一头黑发纹丝不乱,形象颇为儒雅。面对陷入困境的各色来访者,他略带四川口音,语气柔和,娓娓道来。
李子勋曾是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他参与的“中德班”对中国心理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专业性和系统性,提升了中国本土治疗师的视野和技术水准。1999年,李子勋在“中德班”毕业时,对德国老师宣布自己的10年规划是要做一道桥梁,让心理学走近大众。于是我们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各种场所,看到了李子勋的身影,既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又是一个科普作家。很多人在李子勋的科普教育下,知道了心理学,对心理学产生兴趣。
李子勋曾说过很经典的一段话:“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中国心理学的状况是:没水,船浮不起来,搁浅在那里;但是现在,愿意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多了,愿意找心理医生的人多了,这个行业有了水,心理学这条船就可以浮起来了,可以成长、扬帆了。”李子勋曾表示,自己的一生都在努力帮助无数中国人“更好地生活”。
李子勋曾在《你为谁而活》一书中写道:“生命中的随性更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只有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人才会意识到那些才是生命的本真需求。”这句话曾给不少人带来希望的力量。
愿李子勋老师一路走好!愿您在天堂自由自在!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