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在线 | swzx.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扫码登录更安全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查看: 3106|回复: 4

同心桥 (陈代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6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原 于 2020-8-26 11:49 编辑

       国民党伤兵给人留下的印象极其负面,不管是过去的广播宣传、报道文学,还是如今的电影电视、文艺传媒,那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文字或画面总是诸多伤兵节节败退后的坑偷拐骗和打砸烧抢……然而,我小时候所认识的国民党伤兵刘金堂老人却是给人另番影像,每每想起,常常让我百感交集且心潮起伏、难以平静……
       在我记忆中,刘金堂是个六十开外的老头儿,他瘦骨嶙峋且 腰弯背驼 ,多走上几步路便要双手撑着双腿地大口喘气,而且还不停地大声咳嗽,直至用力地咳出那浓浓的黄痰,这才见他艰难地直起了那副既羸弱又单薄的腰板儿。
       据父辈们讲述:刘金堂乃江西抚州人氏,他和弟弟刘银堂皆是被国民党军队抓去的壮丁。他和弟弟的最后一次见面,便是在我家乡——下王塘(俗称洋塘)的“同心桥”上。
       一九四九年的夏天,弟弟刘银堂为保护国民党高官与他们一起乘船逃往宝岛台湾,而刘金堂却身负重伤(子弹穿过肺部),住进了邵武县城的部队医院。出院后的他,主动要求留在地方,希望能自食其力,别给新生的人民政权增加负担。经刘金堂的一再请求,他被上级政府安排在我的家乡——下王塘。
       刘金堂被洋塘的黄队长安排住在我家的隔壁木屋,我家的正前面是旧社会留下的来破旧戏堂,这破旧戏堂靠近码头,后成为我们的洋塘小学。洋塘小学共有七十九名学生,老师是个来自福州的李姓女知青,她很辛苦,一人要教五个班。
刘金堂会选择留在洋塘村,主要是因为洋塘村的“同心桥”,他说自己在解放战争时期,曾两次往返“同心桥”。他还多次和我来到“同心桥”的圆石上,与他远在台湾高雄的弟弟刘银堂涕零如雨般的自言自语。我知道刘金堂老人是以“同心桥”为寄托,以表达他对亲人的拳拳在念和切切之心。
       当我进入小学时的一九六八年,学校周围就经常能听见由洋塘李老师仿造《南泥湾》谱曲所编写的一首儿歌。即:
      洋塘好地方,
      来了刘金堂。
      谁家有困难,
      一定来帮忙。
           ……
       洋塘的孩子都喜欢游泳,一到秋假,他们个个从码头上跳到水里,无拘无束地嬉戏玩耍,而刘金堂则总会站在码头的大樟树旁认真地盯着钻入水里面的每个孩子,若是哪人有了危险,他就会毫不犹豫地跳到水里将那个有了危险的孩子扶到岸上。据不完全统计,经他救起的洋塘孩子,至少也有十几人。
       待孩子们都上了岸,众人就会团团围着刘金堂嚷着要他讲打战的故事,孩子们似乎忘记刘金堂是喘气咳嗽的重病人,人人都争着靠近他。而他更为洋塘孩子们的身体考虑,总是让大家离他身体两米左右。
      我记得刘金堂给大家讲得最多的是大别山上的抗日故事,当时的他是国民党某部队的一个机枪排的机枪手,说他自己是如何的英勇顽强,他身上的伤疤就是当时给留下的,他还拿出好几枚军功章在孩子们的面前炫耀一番。而当孩子们个个都伸出拇指夸耀他时,他心里满足,比蜜还甜。
      我很是好奇,于是偷偷询问他抗日之前和抗日之后都做了些什么。没想到,刘金堂竟默然无语两眼泪,对此,我只好向他道歉赔礼。
       可令大家觉得奇怪的是,刘金堂忽然间大哭起来,哭后便开始叙述他在十年内战和解放战争期间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孩子们听后先是一愣,瞬间便开始觉醒过来,大家都骂他是个反动派,人人皆轻蔑地朝他吐口痰。
       见此,我好内疚,忒后悔,疚悔自己不该询问老人不愿提及的伤心事,为此,我两眼直瞪瞪地望着刘金堂,半饷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没过多长时间,他对我说:“别愧疚了,是我刘金堂对不起共产党,当时弟弟银堂的长官已经答应带我一起去台湾,后被我一口回绝。弟弟万般无奈,依依不舍地和我话别。”
      一九六九年的秋季,洋塘建好了一座砖混结构的崭新学校。据说,建校的资金是伤兵刘金堂无私捐献的。钱是他的弟弟刘银堂从台湾高雄寄过来的。
       刘金堂每天都看着孩子高高兴兴地走进新学校,他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九七0年的冬季,刘金堂病情加重。洋塘黄队长和李老师要他进城住院治疗,可他摇了摇头,轻声说道:“没用的,我的身体我知道。”随后,他从枕头底下拿出个存有一千元人民币的红色折子,并要洋塘李老师和黄队长将这一千元人民币作为洋塘孩子们今后学习的奖学金。黄队长、李老师听后,皆内心无比难过地点头答应。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黄队长和李老师走出了刘金堂简陋的房屋时,他们却告诉我,说刘金堂老人家最想见的人就是我。
        我随即来到了刘金堂老人的床前。见他咳得不行,喘得难受,我连忙示意他好好休息,保养身体。他看了看我,微微笑道:“你还记得‘同心桥’吗?”
      看老人面如灰土,我内心极其难过地点了点头。
       “我和弟弟虽然不能相聚,但我们兄弟的心是相通的,是相同的,我一直希望我们兄弟能早日见面,现在我的身体不行, 要早走一步,但我知道两岸一定能够和平统一。”随后又是一阵剧烈咳嗽。
       第二天,刘金堂老人溘然离世,他逝后,洋塘人都来为他送行,以表达对这位国民党伤兵离世的恋恋不舍。而我在送走了刘金堂老人之后又饱含热泪地来到了洋塘的“同心桥”上,看着硕大石盘上的“同心桥”三字,我似乎看到金堂、银堂兄弟的见面,似乎看到了民族复兴和祖国的强大。


发表于 2020-8-28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发表于 2020-8-28 15:31 来自m.swzx.co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