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孩子学习过程当中送水送水果送吃的,喊他吃饭,然后这边学习呢,那边飘香四溢,都是消耗了孩子的意志力,这个是最基本的生理层面,
除此之外你还要注意不要评判孩子的长相和身材,让孩子去找到一个自我优势,并且把他不断的扩大,
导致孩子意志力的消耗另一点就是我们在语言上跟孩子之间的对抗,比如说你叫孩子起床,你说到点了,该起床了,都几点了怎么还睡?
一个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被允许不改变,
一个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得到爱和赏识,
一个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受到允许和接纳!
我们说如何让孩子开始进入到行动状态,首先先从语言开始,描述孩子现在的动作和行为状态,比如说孩子正在被窝里,你就说:妈妈看到了,
现在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今天早上七点半,你现在躺在床上。
再描述她的感受,我相信你一定是感觉这个被窝很舒服,妈妈也觉得你这个被窝应该是睡得很香的,这个被窝里头透露着你睡得舒服的这种感觉和信息。
所以当你这样描述的时候,这个孩子会觉得什么是很舒服,他被接纳,他被看见,他被尊重,当他得到不被评判的描述的时候,他感受到就是被理解和支持的力量。
然后他的感受被你没有评判的描述之后,他就觉得你跟他是共情的状态,他跟你之间保持这种安全感的链接。
接下来你就说:现在七点半了你现在还能醒,真的是很厉害,妈妈真的挺佩服你的,这么香甜的觉这么舒服的被窝这么冷的天,这个点醒来,挺佩服你的,挺不容易啊:
最后你再补上你对他的欣赏,你对她现在这样的一个行为,你觉得已经很了不起了,你不如他,你佩服他的时候,那么这个孩子才会找到现在行动的力量。
顺成人逆成仙,玄妙只在颠倒间。
习惯不好有三点,第一,我们定的目标不合理,
第二,习惯动作做的时候没有得到及时奖励。
习惯被打破是非常容易的,你再建立起来习惯就非常的困难。
我们降低目标也要有这样的行为,
举个例子,在火车上你通过别的方式来去背单词,拿个小卡片写下来,然后降低目标,我今天只背一个也可以,
我们要的不是说你这个结果必须要达成什么,我们要的是你保持的这样的一个学习状态而已,
我们要的是习惯的不间断,我们要的是一个人他始终保持着一种状态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