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在线 | swzx.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扫码登录更安全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查看: 16943|回复: 0

共青团·邵武|第二届青年朗读者·我为红色邵武代言(第3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7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加强团员青年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青年、深入人心,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共青团邵武市委员会、邵武市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邵武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展“邵武市第二届青年朗读者”暨“我为红色邵武代言”活动。
洪墩镇红色革命旧址

本期朗读者
谢志颖(洪墩镇水口寨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0.jpg

      大家好,我是邵武市洪墩镇水口寨村党群工作者谢志颖,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是东方军在洪墩的革命事迹。
      1933年8月,在东方军,也就是红军新组建,由彭德怀兼任司令员,滕代远兼政治委员,邓萍为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围攻顺昌、南平时,红军第十八兵站奉命进驻邵武市洪墩镇桥头村,其主要任务就是沟通东方军与中央苏区的联系,配合红军转运东方军的战利品。
0.png
▲红军第18兵站旧址
      为保障运输线和兵站的安全,在桥头成立了区苏维埃政府和游击队等群众组织。游击队共有13人,负责联络洪墩水口寨、顺昌大干及将乐泽坊等地的工作。同时,十八兵站还在桥头设立红军医院,从顺昌送来的伤员在此治愈后重返前线,重伤者都送到将乐泽坊兵站治疗。

0.png
▲桥头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十八兵站除了进驻桥头,还在洪墩水口寨设立运输联络点,在洪墩宜坊贝厝建立联络站,一有紧急情况,联络哨立即将情报送到各个兵站。为及时将战利品运入中央苏区,红军总供给部抽出1个营的兵力,在李营长的指挥下,组织300余民兵,日夜不停的把数千支枪,10余门大炮,20余万斤食盐以及大量煤油、医药品、粮食、弹药经洪墩桥头兵站、将乐泽坊兵站转入中央苏区,既解决中央苏区红军穿衣吃盐等困难,又装备了红军。
      1933年9月初,彭德怀司令到达洪墩水口寨了解民情,住在“文昌宫"。彭德怀在水口寨与东方军某团廖团长召集群众座谈,号召群众组织起来。很快,在红军的帮助下,水口寨成立了农会、游击队等组织。由邓应顺任农会主席,李依品任委员,陈梓祥任游击队队长,余根发、何水泉任副队长,共有队员20余人,开明的联保主任陈华贤,将联保自卫队20余人枪都交由游击队调配。游击队成立后,立即协助红军开展工作。首先,派担任过联保自卫队副队长的何水泉,以联保自卫队的身份到边境各地刺探敌情;第二,召开土豪、商贩座谈会筹款,筹得大洋四、五千元;第三,打击顽固不化的土豪,先后在干山、王玢、高坊、谢坊、陈坊、河坊等10余处打土豪,筹得款项千余元;第四,组织群众接送大干兵站转来的战利品及伤员。
      东方军在洪墩先后建立农会、区苏、游击队、赤卫队等群众组织,支援了东方军的作战;协助红军,保障兵站线的安全;协助第十八兵站,完成战利品的运输工作,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唤起邵东人民的革命斗志,为日后抗日反顽斗争时期邵东人民的革命斗争奠定群众基础。
0.png
▲彭德怀住处旧址纪念碑
文稿来源:综合整理自洪墩镇水口寨村红军东征陈列馆
视频拍摄:谢志颖
视频剪辑:谢志颖
第二届青年朗读者·我为红色邵武代言
短视频持续征集中
点击下图报名
0.jpg
0.png
编辑 |叶玥无霜
审核 |傅文娟

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公众号
0.jpg
你“在看”我吗?

来源:邵武团市委
0.jpg
0.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