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的杨梅树今年长势还不错,多亏了小杨,她替我们把关了各个环节的种植技术,现在我们农场的杨梅个大、汁多、肉甜,好多人点名要来这里采摘,让我们梅农增收有望。”6月11日,邵武市启涵家庭农场负责人涂日兴提起科特派杨秀萍满怀感激。
从邵武市区驱车5公里进入城郊镇台上村,漫山遍野的杨梅树上已经挂满果实。果林里,满是忙碌的果农和游客。来自光泽的游客李先生说,现在正是杨梅上市的季节,为了吃到最新鲜可口的杨梅,他特意和朋友一起来体验一把采摘的乐趣。
农场负责人老涂乐呵呵地说,他的启涵农场2016年开始运营,主要种植杨梅、猕猴桃、金桔等果树80余亩,其中种有300多棵杨梅树,今年每棵果树能采收百来斤杨梅,每斤卖10到15元,他家仅此一项毛收入就达到30余万元。
图为游客在体验采摘乐(陈春花 摄) “我以前种田,收入远远比不上现在种杨梅,一季丰收就能带来不错的收入。”谈起种杨梅带来的变化,老涂满脸喜悦,“由于我这里离城近,杨梅品质好,因此每年6月,我除了少部分杨梅拿到市场上卖以外,更多的是在家里坐等游客上门采摘,我的腰包就这样鼓起来了。”
邵武市城郊镇科技特派员杨秀萍自2019年担任科技特派员以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努力调整杨梅种植产业结构和攻克杨梅技术难题。2021年,在了解到启涵农场亟需技术支持后,与启涵农场建立利益共同体,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合作开展果树种植和销售,合作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帮助梅农从肥料选用、测土配方、修剪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联系成果销售等一条龙指导杨梅产业发展。
图为科特派杨秀萍在察看土壤的情况(陈春花 摄) “因持续大雨后出现烈日高温,导致土壤水分变化大,根系吸收养分受阻,加上地面枯叶腐烂,所以极其容易引发病菌侵染发生枯萎病。”6月10日,科特派杨秀萍接到农场主涂日兴打来的电话说杨梅树出现枝叶枯萎的现象,立即到农场现场察看杨梅树的土壤,查找发病的原因。
在经过详细了解农场平日的施肥习惯,以及结合杨梅树已有十几年树龄的情况,杨秀萍提出了施肥优化方案,指导涂日兴采果后恢复树势是第一要点,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铺,平衡施肥,再追加土壤调理剂,调整土壤酸碱度,增加有机质,改善根际环境,达到防治、减轻病害的目的。
“有了科特派,我们就有了信心,我们需要什么,她就教什么,现在我这里的杨梅黑炭的采摘已进入尾声,马上东魁又可以采了。”涂日兴信心满满地说道。
“科特派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与农民、农场、合作社结成利益共同体的模式,让我们科特派能够和他们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出科特派的内生动力。”杨秀萍表示。
来源: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