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病房,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来自五湖四海的患者,床旁的柜子上常常摆着各式各样的保温饭盒,里面盛满了鸡汤、鲫鱼汤、排骨汤、肉圆汤、猪蹄汤……
似乎“汤”是补充营养的首选,味道鲜美,炖煮时间长,添加材料多,像什么鸡、鸭、鱼、人参、当归、枸杞、红枣等等一锅炖了,想来必然是集食材的营养价值于一身。网络上也流传着各种美容养颜汤、补气健脾汤、补血暖宫汤、补钙大骨汤的做法,相关的养生功效众说纷纭。
汤作为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真的有那么多神奇的功效吗? 你的汤真的喝对了吗? ⬇⬇⬇
喝汤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喝骨头汤补钙 真相:喝骨头汤并不是补钙的最佳选择,因为骨头里的钙是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难溶于水,无论经历多长时间的熬煮,汤里的钙含量都很低:每100g骨头汤含钙量约20mg,而100ml牛奶中含钙量约120mg;再说补钙的效果,同是液体,骨头汤吸收效率远远不如牛奶。
误区二:汤越白就是越有营养 真相:并不是。汤呈白色主要是因为其中的脂肪含量高,汤中的脂肪在高温下乳化悬浮在水中,散射后造成的光学效果。长期饮用容易增加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疾病患病风险。
误区三:汤熬得越久,越有营养 真相:并不会。长时间加热会破坏食材中的大部分维生素和其他不稳定的营养素。一般建议:鱼汤1小时左右;蹄膀汤、鸭汤、鸡汤1~1.5小时左右;排骨汤3小时左右,就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营养巅峰。此时的能耗和营养价值比例较佳,所以并非煲的时间越久越好。 尤其是一些药膳汤,要考虑药膳同源的食材发挥最大功效。例如参汤不能久煮,因为人参里有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物质叫“人参皂甙”,如果长时间熬煮,“人参皂甙”就会分解反而“失效”。
误区四:用砂锅煲的汤更有营养 真相:用砂锅、高压锅、普通铁锅煲出来的汤营养价值都差不多,只是砂锅导热十分均匀,能够保持高温,所以砂锅煲出来的汤在口感上来说会稍好一点。
误区五:哺乳期妇女喝汤多多益善 真相:哺乳期妇女每天需要补充大量水分,但是纯水没有味道不能刺激食欲,那么通过喝汤补充水分是很好的办法。但建议选择不油腻或者去油的汤,这样既补充了水分,又不会摄入过多脂肪。过多脂肪摄入不仅会造成乳腺管堵塞,还不利于产后身材的恢复。
误区六:猪蹄汤能补充胶原蛋白 真相: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只有氨基酸种类比例与人体需要适当,才能供人体充分利用。
猪蹄的胶原蛋白是不完全蛋白,不完全蛋白质本身缺少一些必需氨基酸,更不要说构成比例适宜了;这类蛋白质作为唯一的蛋白质来源时,既不能维持生命,更不能促进生长发育。猪蹄的营养价值不如猪牛羊鸡鸭鱼肉,脂肪含量也很高:猪皮脂肪含量为28.1g/100g,猪蹄脂肪含量为18.8g/100g,很难起到美容的作用。
喝汤的真相
喝汤有营养吗?
汤与肉含有的营养素种类差别不大,但是汤的各项营养素含量均较低。所以喝汤确实能得到一部分营养物质,但远不及吃肉的营养补充好。(如下表 ) 食物 | 可食部/g | 能量 /kcal | 蛋白质/g | 脂肪 /g | 碳水 /g | 瓦罐鸡(肉) | 100 | 190 | 20.9 | 9.5 | 5.2 | 瓦罐鸡(汤) | 100 | 27 | 1.3 | 2.4 | / |
大病初愈的患者是否适合喝汤? 汤属于流质食物,具有含渣少,不需咀嚼易于吞咽与消化的特点。可用于大病初愈前期过渡,能起到开胃的作用;作为高热量的食物,可以快速恢复体力。但是,汤中的营养物质毕竟不全面,不适合长期单一食用。 且油脂过重的汤会刺激部分长期禁食的患者肠胃,造成腹泻等问题。所以病愈后到底该怎么吃,还是要遵循医生与营养师的意见。
汤里是否需要加盐或者香料 调味?
骨汤钙溶量与加醋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即加的醋多,汤里的钙也多;这是因为动物骨头熬汤时添加食用醋酸,会生成醋酸钙,100℃醋酸钙溶解度达29.7%。而不加醋的骨头汤,钙的溶解度不到5%。 要想提高骨汤钙营养价值且不影响骨汤风味,可以少量添加食醋。鱼头汤的最佳配方为食盐、葱汁、姜汁、味精,既能去腥增香,又不会覆盖鱼本身的鲜味。
研究表明,菜肴汤汁中含有整道菜肴10%~56%的盐。普通炒菜的汤汁我们一般不会食用,但是炖汤每个人都能喝上一碗,就将盐分也喝了进去,所以炖汤切记少放盐、起锅放盐、少量喝汤,才是真正的“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