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8日 下沙镇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 降雨强度之大、河库水位之高 灾害损失之重、投入抗灾的人力物力之巨 “超历史”极值的大灾 导致镇内道路塌方、桥梁受损 房屋倒塌、农田浸没....... 今天,洪灾过去已有一年,365个日夜 灾后重建的“攻坚战场”上 我们风雨兼程,砥砺奋进 换得这块土地重焕生机 宽敞的道路、新植的树木、整洁的村镇 这场特殊大考,我们今天准时上交答卷!
图|去年6月28日拍摄的下沙,肆虐的洪水袭击村镇
图|今年6月28日拍摄的下沙,宽敞、整洁的镇区 灾后重建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政治任务。一年来,下沙镇党委政府本着为人民负责的态度,围绕强规划、补短板、保安全、严管理、提质效的目标,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建设与管理提升并重,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扎实推进灾后重建工作,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
一年来,我们上下联动
合力攻坚建家园
一是抓引领,下活“一盘棋”。坚持党建引领,成立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细化灾后重建措施,征地拆迁组、林地组、项目申报和资金保障组等6个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表率,冲锋在前,坚持“定人、定岗、定区域、定任务”,把责任定在村组、定在部门、定在项目,做到稳定、快速、有效推进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将党旗牢牢插在一线。
图|洪水席卷后的镇区,满地泥泞、一片狼藉
图|迅速拟稿下发文件,那段日子里保持“一日一调度”的镇领导班子会议
图|活跃在灾后重建征地、林地、项目申报等各组的党员干部
二是抓重建,拧足“一股劲”。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扎实推进镇村水毁道路整修、政府办公场所修缮等各项重建工作。投入资金480余万元整治修复下洛线、下新线、书胡线等6个水毁道路工程,大力推进下新线勋村小桥、下洛线冶炼厂小桥重建项目动工。统筹资金79.4万元实施了7项农村饮水修复工程。镇综治中心和法治主题公园启动提升改造并正式投用。
受灾前后对比
图|下洛线
图|下沙东街
图|政府大院
图|镇综治中心
图|法治主题公园
三是抓提升,织好“一张网”。投入400余万元,以攻坚之势3个月完成下沙村鹰山街740米雨污管网铺设、300米道路白改黑,520米强弱电下地,切实提升镇区排水能力。汛前完成水库、河道、护岸等水毁工程,全方位提升防洪减灾和水利支撑能力。投入50余万元,累计两次对辖区内主干河道晒口溪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河道综合疏浚整治长度约7.5km,清淤疏浚总量约7.38万m3;投入200万元,修复洒溪桥上游350米处轮胎厂道路河道护岸,护岸长度100米,高度17米。
2021鹰山街白改黑
2021水毁桥梁、河道
2021-2022清淤疏浚作业
2022水毁工程竣工
图|验收现场、河道护岸、乌斗边小桥
一年来,我们同频互动 大灾大干见担当 一是倾力助企。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协助轮胎厂、和丰布业等受灾企业开展灾后清淤;组建“灾后重建服务员”,全面摸清企业灾害损失情况,并密切关注企业灾后恢复生产情况,协调组织好企业急需的资金、原材料、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为企业的全面恢复生产创造条件。对受灾严重的重点骨干企业,组织力量实施“一企一策、重点帮扶”,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帮助协调保险、金融、政策补助方面的支持。投入65万元完成下王塘企业道路水沟水毁修复工程,惠及下王塘平台鑫恒、鑫益等5家企业。
图|帮助企业清淤现场
图|走访受灾企业 二是倾心惠民。主动与民政部门衔接,对200多户受灾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发放临时救助金26万元;吹响灾后住房重建“冲锋号”,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采用个人修缮、集中安置等方式确保50户受灾户有房可住。目前,屯上新村5栋新房已建成;下沙新村项目219平台中3栋主楼均已封顶,1号楼及2号楼共40套安置房的内墙粉刷、屋面防水等内部装修已完成,3号楼内部装修及14号楼综合管理及配电楼的建筑施工正稳步推进。
图|倒塌房屋
图|下沙镇灾后重建项目219平台、屯上新村
图|山体挡墙
三是倾情护干。注重深入挖掘党员干部在抢险救灾、灾后重建中的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和表彰,突出典型引领带动,先后挖掘了下沙村党支部陈书记“危急30米生命线”、老村干龚主任“老黄牛”等先进事迹;注重一线考察干部,在干部任免、评先评优上予以倾斜,成功推荐下沙村为“全市‘6.28’抗洪救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先后选树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南平市优秀共青团干、邵武市劳动模范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向组织推荐10名表现优异干部,凝聚起众志成城开展灾后重建的精神力量。
图|防汛抗洪“人物谱”
图|镇干部投入灾后重建清淤、房屋测量等工作
一年来,我们高位推动 大灾之后谋新篇 一是高标发力。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抓紧修复水毁农田设施。灾后及时筹集配套资金200万元,累计总投入64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100亩,亩投资达5818元,大幅度提高建设标准。完成土地平整953亩,新建沟渠、护岸、田间道路等10585米,道路通达率超95%;建立“掌上农田”系统,实现宜机化、田园化、生态化、数字化;并引进合作社流转土地580亩种植水稻,预计每年每亩水稻增产90公斤以上、增值200元以上。今年5月顺利迎接全省高标准农田现场会。
2021水毁农田
2022高标准农田
二是科技助力。面对今年主汛期的到来,探索“数字防汛”升级,利用地信软件,将31个灾害点名称、威胁户数、人口居住情况、网格员、人员转移落实情况、转移路线等属性信息进行图像落点可视化;并依托“云慧村”数字乡村综合平台,配套安装“云喇叭”12个、监控摄像头20台套,抓取汛情数据,通过“云喇叭”进行汛情发布,累计播报灾害信息36条、开展远程应急转移动员3次,实现防汛抗洪更智慧,防灾减灾调度更主动,筑牢“数字堤坝”。
图|云慧村平台、云喇叭、转移作战图、定位网格图
三是共建聚力。坚持灾后重建与产业发展一体推进,以“聚沙成塔 抱团促发展”联建项目建设为载体,发挥屯上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核心优势,通过“强强联盟、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模式,6个村抱团促发展,培育内生发展动能。重点打造村级乡村振兴产业园,规划建设冷冻库面积12000平方米,设计库存果品容量5000吨,年总收入达5000万元。现已完成“致富路”硬化、绿化、展板安装,厂房建设规划和展厅设计正按序时动工中。
图|签约现场、产业园规划图、实际建设现场
特别对话 感受力量
下沙村党支部书记
我们下沙村是去年“6.28”洪灾中受灾最严重的一个村。在政府关心支持下,一年时间,我们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鹰山街白改黑,路面干净整洁,排水系统还升级了;被淹的农田也是借着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契机,现在建设的非常漂亮又数字化,通过合作社合作的模式还大大增产创收;兔子山安置房建设更是一步步推进,去年春节前就有几户已经入住。现在再回头看看这一年走过的灾后重建路,心里很踏实也很欣慰。
房屋倒塌户村民代表
去年的“6.28“洪灾真的是谁都没想到那么严重,我是和我老伴住在屯上大田,房子倒了之后,幸好政府一直关心我们,帮助我们,还批了地,在新村这边。去年年底房子盖好之后,我们两口子就搬过来了,现在住在这边,人也更多、更热闹,坐公交去城里也方便。
鑫恒碳业企业负责人
我们公司是在下王塘平台这,去年洪灾主要是因为公司后山山洪排不出去,向厂区内蔓延导致被淹,我们和隔壁的鑫益是受影响比较大,政府这边知道后也是高度重视这个事,多次出面协调,出资帮我们进行雨水管网改造。今年汛期,我们就一点都没受灾,现在也都在正常安全生产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最后,值此“6.28”洪灾周年日,再次感谢一年来关心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帮助过我们的有关部门单位、民间团体组织和社会各界企业、爱心人士,还有所有参与“我为下沙办实事”抗洪救灾的干部群众,感谢你们!同时,也希望这种大爱无疆的抗洪精神,在下沙乡村振兴战略主战场中发扬广大,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持续不断的奋勇向前。下沙人民将以更加坚定的勇气迎接更美好的明天,抗洪精神已成为我们建设“宜工、宜商、宜居”下沙产业新城目标的强大力量!
来源:邵武市下沙镇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