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小暑一过,每日热三分”。很多人在这样的天气里难免会变得“食欲不振、精力不济、烦躁易怒”。这时,养生更应侧重于防暑除湿。
1 暑天养生,做好“2防” 1、防中暑
目前,天气越来越热。如果防暑措施不到位,体内蓄热过多或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人就容易中暑。 建议: ①尽量避免在太阳最强的时候外出,尤其是下午2点以后。 ②较强的紫外线会对皮肤造成损害,外出时应进行防晒。 ③多备一些防暑药物,如清凉油、风油精、暑症片、夏桑菊颗粒等。 2、防中风 大多数人认为中风应多发于严寒的冬春季节。事实上,夏天也要预防热中风。因为体表的血流量比平时高出数倍,而大脑供血相对减少,再加上大量出汗,失水失水,血液黏稠度增加,很容易诱发中风。
2 多吃 “2白”,灭灭身上暑气 多吃点清热降火的食物,也有消暑防暑的作用,比如下面的“2白”—— 1、豆腐 在夏天,天气很热,很多人都没有食欲,因此吃清爽和嫩嫩的豆腐更适合。 中医认为: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和中、生津解毒的效果。
豆腐还具有“植物肉”的称呼。它不仅富含蛋白质,而且易于消化。儿童和老年人可以更适当地吃饭。豆腐可以炒着吃、做汤喝、炖肉吃。 2、茅根 一说到茅根,大家都会想到甘甜的茅根甘蔗水。 茅根,性味甘、寒,归肺、胃、心、膀胱经,有清热生津、凉血利尿的功效,有利于缓解因火气旺盛引起的鼻腔上火伴鼻出血、小便黄、大便干结出血等症状。
茅根除了能做凉茶之外,还能煮成茅根粥,具有清热祛湿、凉血利尿的作用。 养生推荐:茅根粥 食材:鲜茅根15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方法:采用新鲜的木棍根,将它们切碎,倒入并取下炉渣;在果汁中加入米饭和水,粥煮熟时,再放冰糖调味即可。 除了吃,按摩穴位对祛湿防暑也有一定养生作用。 接下来,给大家推荐一个兼具祛湿、健脾作用的穴位——
3 常灸揉“1穴”,养脾又祛湿 夏天很多人都爱吃冰凉的食物,如冰西瓜、冰棍雪糕等等,但是吃多了容易导致寒湿之气进入体内,进而损伤脾胃。 这时,不妨按揉下“养脾胃第一穴”——中脘穴。 中医认为,中脘穴是胃经的募穴(即经络中气血最充足的地方),认为“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按揉或艾灸中脘穴,有助于脾胃恢复运化功能,把体内的湿气、寒气运出体外,达到祛湿养脾的目的。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 掌揉法: 用手掌掌心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按揉,15~20分钟为宜。 艾灸法: ①取坐位或平卧位,可自己操作或让他人手持艾条,垂直悬于穴位上方2~3厘米,可根据自己对温度的敏感度调节悬灸距离。 ②当穴位微微发红后,以穴位为圆心,环绕穴位做回旋灸,灸至穴位周围皮肤潮红即可,全程约15~25分钟。 小提醒:上述提及的掌揉法和艾灸法,选取一种方法操作即可。要注意的是,饭后不适宜马上按揉,可以等20~30分钟再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