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是捞完了再回家吧!”8月22日中午11时32分,烈日炙烤,邵武市拿口镇千岭湖的电站大坝旁,肖厚田、刘水先、熊春明、熊治水结束坝上垃圾清理准备回家时,一大片“水葫芦”“水花生”等垃圾又从上游漂了下来。
于是,四人又穿上了救生衣,分乘2艘船,划向了河中央,一直忙到12时6分。
其实,这是他们每天的工作常态,再热,再苦,也一定要把湖面“垃圾”彻底清干净。
千岭湖,邵武富屯溪上的一个宽广大湖,位于城区下游316国道旁,紧挨着拿口镇政府。二十多年来,这个湖内的水生垃圾成灾,绵延数百上千米,每年政府部门都要组织几次清理,却难以根治。
“水葫芦、水葫莲、水花生及其他各种垃圾,除了难看外,还影响着包括鱼在内的水体生物生长!”肖厚田,千岭湖旁的拿口镇曲塞村人,长期靠打渔和贩卖河鱼为生,对千岭湖的水生植物垃圾痛恨之极。2019年1月28日,拿口镇政府将千岭湖水体保洁工作交给了第三方的光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肖厚田被录用为“河道专管员”,负责千岭湖面的水体保洁。同样家住附近的村民刘水先、熊春明、熊治水等三人也成功应聘。肖厚田年纪最大,且更有水上作业经验,便被任职为小组长。
当上“河道专管员”后,肖厚田等四人,尽职,吃苦,较真。
刚开始,每天四人都要干八九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干得辛苦,活却还是干不完干不好。于是,肖厚田带领大家想办法,不断试验,一个多月便能熟练采用竹绳(用尼龙绳将1.2米长竹子按1.2米间隔一根根绑定)将湖中成片的水上垃圾兜住,并全部移至岸边打捞,改变了一船船捞运水上垃圾上岸的做法,效益提高了四五倍。他们还将先前使用四叉耙子改为捞网,不仅快,捞得也更加干净彻底。
在千岭湖水上保洁快4年的他们,虽已“驾轻就熟”了,活却是不轻。一般情况下,每天早上7点,他们便下河,干到中午11点半,下午4点干到7点,周日为休息时间。“我们只有周日休息,周一的任务就更重。遇上谁有事,总工作量却不变,所以,好几次因水生垃圾特别多,还干到下半夜。”晒得黝黑的肖厚田,声如洪钟地说。
他们的认真,还体现在巡湖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现死鱼、死猪及其他异常情况都及时上报给公司和该镇河长办。
“我们四人都是河里长大的,但撑排到河里,我们一样要穿救生衣,保证安全。不过,到了岸上便脱掉,实在太热受不了。”肖厚田说,“这个季节,衣服都是湿了干,干了湿,但看到河清鱼游,我们感到很开心!”
四人的用心尽力,得到了公司和上级领导的肯定。今年第二季度,肖厚田还被评为“南平市优秀河道专管员”。 (林传仁 肖世维 叶雯卿)
来源:闽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