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傅,这段时间多雨,咱们再一起去兵站看看。”说罢两人便大步流星往兵站走去。
黄益平,下岚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一名乡人大代表。下岚村作为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是全乡红色建筑最丰富的村,如何保护好这些红色建筑,黄益平深感责任重大。“由于地处两省三地交界,在那个烽火动荡的年代,为保存革命力量、传播革命火种,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1933年9月底中央红军奉命进驻泰宁新桥、邵武盖竹、金坑一带,中央红军第十八兵站也从洪墩桥头迁至桂林上岚,兵站里设有红军医院,抢救和医治伤病员,并在当地发展革命力量,村里的革命先烈大多都是在那时候加入红军的,直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十八兵站才撤离上岚。”说起村里的红色历史,黄益平总是如数家珍,他说这些建筑是村里最宝贵的财富,见证着那一段艰苦的岁月,必须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为此他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到了5万元市级维修补助经费,用于整体结构加固,但是要想进一步保护这些建筑,还需要一大笔修缮资金,乡、村两级财力微薄,根本无法负担。于是他联合辖区代表递交了关于进一步保护革命遗址的建议议案,并在乡业务部门的配合下积极与市文管办对接向市文体局申请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专项补助,并已报省上。黄益平清楚,保护旧址并不是简单的修缮加固,日常管理和常态化巡查也非常重要,思来想去,黄益平决定把这个重任就交给老傅。
老傅名叫傅国胜,是土生土长的下岚人,平时在家务农,也是一名老代表。老傅的哥哥傅国洪,1977年参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荣立二等战功。当黄益平找到他表明来意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放心吧,守好这块阵地,我义不容辞!”在别人看来并不是一份好差事,义务工作责任又大,家人也劝他再考虑考虑,老傅却说:咱们是烈士家属,守好这些兵站,是对哥哥的告慰。在他看来,这些不会说话的老房子早已成了对哥哥的精神寄托。
山河无恙、烟火寻常,黄益平、傅国胜,这一新一老两位代表,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来源:邵武融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