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市立医院营养科 于 2023-4-14 10:36 编辑
盐是我们烹饪中不可或缺的调味料。现在市面上盐的种类多种多样,低钠盐、加碘盐、海藻盐、竹盐、含硒盐等等,面对眼花缭乱的盐产品,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如何挑选食用盐。
一、什么是盐?盐主要由氯化钠组成,也就是食品标签上的“钠”含量指标,1克的盐换算过来相当于400毫克的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食盐不超过5g,也就是2000mg的钠。
100克的牛肉干含有1200mg钠,相当于3克的盐。
虽说钠是人体必需的,但大家都知道盐不能多吃。高盐饮食容易导致:
- 血压飙升,增加血管硬化、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损伤胃肠粘膜,容易患胃癌和结肠癌;
- 增加肾排出负荷,容易引发肾病;
- 促进钙的流失,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 增加超重或肥胖的风险等。
而我国人均每天的食盐用量大约是10.5克,比建议量超出一倍有余,这对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食盐的选择和用量上更需要把关好。
二、常见的食盐产品1.低钠盐 低钠盐用氯化钾替代部分氯化钠,从而降低30%的钠含量,而咸味相当,因此可以减少钠的摄入,有效预防高血压。研究证实,低钠盐可显著减少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对高血压及健康人群均适用。
注意:低钠盐含有较多的钾,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患者谨慎食用,避免钾无法有效排出体外而导致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危险。
低钠盐的包装上均有对不适宜人群的标示
2. 加碘盐 碘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缺碘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继而出现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和克汀病(“呆小症”)等,对儿童的智力和生长发育也有较大影响。
成人每日建议碘摄入量为150微克,儿童为90~120微克。沿海地区居民,能食用较多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无碘盐。如果海产品摄入不足,或者是碘缺乏地区,则建议使用加碘盐。市面上的“海藻盐”也属于加碘盐的一种。
注意: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以及生活在高碘地区的居民,需要选择无碘盐,同时避免含碘较高的食物。另外,如今高发的单纯甲状腺结节者仍可以食用加碘盐,但注意避免一次食用过多高碘食物。
3. 营养强化盐 我们在选购食盐时,经常可以看到各种“营养盐”,如富硒盐、加锌盐、深井钙盐等,或添加了柠檬酸锌、胡萝卜素等营养强化成分,声称可以补充微量元素。
实际上,我们吃盐主要是为了调味,营养元素在强化盐中的含量不高,人体主要还是通过蔬菜水果和肉类满足营养需求,不能对某些营养盐期望过高。
我们每天只吃几克的盐,即使是富硒、钙强化盐,能有效补充的矿物质微乎其微。
而另一种大家不甚了解的添加剂“亚铁氰化钾”,一直是国家认可的食用盐抗结剂,主要为了防止食盐结块,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是安全没有危害的。
4. 湖盐、海盐、岩盐、竹盐 这些品种只是来源不同,本质上都是氯化钠,没有太大的区别。而竹盐号称有抗氧化、消炎杀菌、排毒减肥等功效,但目前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每天一杯竹盐水,再加上日常饮食,容易导致盐过量摄入,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近年走红的喜马拉雅玫瑰盐,它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地区的盐矿。这种盐含有较多的铁和其他土壤杂质,使它呈现出特别的粉红色。它的颗粒较大,更适用于腌制食材,或用作浴盐洗涤。
三、如何健康吃盐?1. 选择低钠盐 健康和高血压人群优先选择低钠盐,只要不是有严重肾脏疾病,或正在吃影响钾排出的药,低钠盐都是安全可放心使用的。
2. 养成清淡口味,控制用盐总量 《202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每日摄入食用不超过5克,烹调推荐使用控盐瓶或限盐勺,控盐瓶每按出一次0.5克,限盐勺常用规格为2克,每餐按量加入菜肴。烹饪时等快要出锅或关火后再加盐,能在保持同等咸度下减少用盐量。
除了烹调用盐,包装食品、酱油等调味料以及外出就餐所食用的盐,也应包括在5克里。
3. 选用其他调味品代替 烹饪时尽可能保留食材天然味道,可使用醋、柠檬汁、辣椒、葱、姜、蒜等天然调味料代替,酱油、鸡精、蚝油等调味品钠含量高,注意留意标签,不要超量使用。
4. 注意隐性盐 除了食盐,隐性盐的摄入也需要我们关注,像腌制食品和包装食品等。购买包装食物时,我们要注意看成分表,通过标签中钠的数值,可以换算出有多少的盐。
以下都是“盐值”很高的食物,少吃腌制食品、果脯蜜饯、薯片饼干等,食用也尽量选择原味低钠的来购买。
最后:盐的种类虽多,但选盐看标签,对大部分人来说,选最便宜的加碘低钠盐就可以了。减盐道阻且长,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少吃加工食品,多吃新鲜果蔬,才是有益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