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说点不一样的思路,也许很挑战你常年养成的惯性思维:
孩子极端的时候,是回归创伤的时空,也是疗愈最好的时候,此时切忌无明的“教育”。
这个时候,是父母家人修筑自己大心脏的时候,父母接得住,孩子就有安全感有生命的靠山走出低谷;
孩子表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参与的成长,是为了能真正的接住孩子的行为问题表达;
孩子从原来不和父母说话,到会对父母肢体冲突,是从亲子拒绝链接,到开始链接,只是未为成长的当下,只能以“病态”的方式表达和父母的链接,
疗愈的方式就是父母学习后,有心而发真正的看懂、看见、理解、接纳、允许。
孩子的躺平、学习困难、沉迷游戏、“抑郁”、躯体化症状,都是孩子在表达家庭的创伤,这是疗愈的最好机会;
家长的求助动机往往是想立马赶紧改变孩子、去掉孩子的行为、症状,这是家长们需要好好去看见自己的功课,这是提醒家长需要好好的关照自己的感受了。
孩子的教育是生命管道的传承,父母的感觉好了,心开始享受养育陪伴的过程了,孩子自然也做回自己,享受自己学习成长的过程了。
在此三言两语依然是表面的道理,懂得道理不等于能做到,若要真正的让生命体质发生变化,欢迎垂询。
一个月可见的家庭关系反转,帮助孩子沉浸式的热爱驱动,享受做自己的潜能发挥,活出自我价值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