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在线 | swzx.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扫码登录更安全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查看: 460|回复: 0

[文章] 夏季常见病及预防指南:科学防护,安然度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季来临,高温、高湿的气候不仅让人倍感不适,更成为细菌、病毒滋生的“温床”,加之人们贪凉、饮食不规律等习惯,各类疾病也随之进入高发期。掌握夏季常见病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才能让健康“不中暑”,轻松应对炎炎夏日。
一、中暑:高温下的“紧急警报”
u=1440291656,2072250409&fm=253&fmt=auto&app=120&f=GIF.gif
夏季气温持续超过35℃时,人体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就可能引发中暑,尤其老人、儿童、户外工作者等人群更易“中招”。
症状分级:
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37.5℃左右)。
轻症中暑:体温升至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等症状。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等,表现为体温超过40℃、无汗、昏迷、抽搐,甚至器官衰竭,需立即就医,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预防与急救:
户外活动避开正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随身携带遮阳伞、帽子、冰袖等防晒装备,衣物选择透气的棉麻材质。
补水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别等口渴才喝水,可饮用淡盐水、绿豆汤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喝太多冰水,以免刺激肠胃)。
若出现先兆中暑,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轻症中暑可服用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重症中暑需快速降温并拨打120。

二、胃肠道疾病:“病从口入”需警惕
u=3631442752,1843495332&fm=253&fmt=auto&app=120&f=JPEG.webp.png
夏季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主要与气温高导致食物易变质、人们喜食生冷食物等因素相关,其中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
致病原因:
细菌污染:剩菜剩饭、未洗净的瓜果、街头露天摆放的凉菜等,容易被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污染,食用后数小时就可能出现症状。
冷热刺激:冰饮、冰淇淋等生冷食物会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胃肠道痉挛,引发腹痛、腹泻;空调房里腹部受凉,也会影响消化功能。
预防要点:
食材处理“生熟分开”:切生食和熟食的刀具、砧板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肉类、海鲜等务必彻底煮熟(如小龙虾需煮10分钟以上,避免寄生虫感染)。
冰箱不是“保险箱”:剩菜需冷藏且存放不超过24小时,食用前彻底加热(中心温度达70℃以上);定期清理冰箱(每周1次),用小苏打水擦拭内壁,减少细菌滋生。
管住嘴,别贪凉:少吃街头无证摊贩的食物,凉菜现做现吃;冰饮每天不超过1杯,避免空腹饮用,吃西瓜等生冷水果时别一次吃太多。

三、空调病:贪凉背后的“健康隐患”
2a0175171f1fcf30adb4ca91d6189526.jpeg
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看似凉爽舒适,却可能被“空调病”缠上,这是因空气不流通、温差过大、湿度太低共同导致的一系列不适。
典型症状:
呼吸道不适:鼻塞、咽干、咳嗽,这是因为空调过滤网上的灰尘、螨虫刺激呼吸道,加上空气干燥导致黏膜受损。
肌肉关节问题:颈肩酸痛、膝盖发凉,尤其穿短裤短裙时,关节长期受冷刺激易引发炎症。
皮肤问题:皮肤干燥、瘙痒,空调房湿度通常低于40%,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
科学用空调指南:
温度设定有讲究:建议空调温度26-28℃,既能降温又不耗能,且与室外温差控制在5-7℃内(如室外35℃,室内不低于28℃),避免进出时冷热交替刺激血管。
定期通风+清洁:每天上午10点前、下午5点后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让新鲜空气流通;空调滤网每2周清洗1次,蒸发器每月用专用清洁剂清洁,减少霉菌滋生。
做好防护细节:空调出风口别对着头部或关节吹;久坐时盖条薄毯护住腰腹和膝盖;在空调房放一盆水或加湿器,保持湿度在50%-60%。

四、蚊虫叮咬相关疾病:小虫子藏“大风险”
aef39c246755e267ff3f7a8c1f7ff7e4.jpeg
夏季蚊虫活跃,它们不仅吸血骚扰,更可能传播多种疾病,是隐藏的“健康杀手”。
高危疾病与症状:
登革热:由伊蚊(花蚊子)传播,表现为突发高热(39℃以上)、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部分人会出现皮疹或出血点。
流行性乙型脑炎:由蚊子传播给人,儿童更易感染,初期有发热、头痛、呕吐,严重时会昏迷、抽搐,可能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蜱虫病:蜱虫多栖息在草丛、树林,叮咬后会吸附在皮肤上,传播病原体,引发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甚至损害肝肾功能。
全方位防蚊防虫:
环境治理:清理阳台、院落的积水(如花盆托盘、废旧轮胎),伊蚊幼虫在积水中繁殖,每周换一次水生植物的水;杂草及时清除,减少蜱虫栖息处。
个人防护: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蚊虫喜深色),袖口、裤脚扎紧;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的驱蚊液,有效期约4-6小时,需定时补涂。
被咬后正确处理:被蚊子咬了别抓挠,可用炉甘石洗剂止痒;发现蜱虫叮咬,别硬拔(可能导致口器残留),用酒精涂抹后,用镊子夹住头部垂直拔出,再用碘伏消毒,若出现发热及时就医。

五、热伤风:夏季专属“感冒”
u=991961029,1339450855&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png
不同于冬季风寒感冒,夏季热伤风多因“贪凉”引发——比如出汗后吹空调、洗冷水澡,导致体表毛孔突然收缩,邪气入侵,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清涕、喉咙痛,且常伴有头晕、乏力。
预防关键:
出汗后别立刻吹空调或吃冰,先擦干汗水,待体温稍降再进入凉爽环境。
晚上睡觉空调别开整夜,可定时关闭或搭配风扇使用,避免直吹身体。
多喝水、保证睡眠,增强免疫力,热伤风初期可喝生姜红糖水发汗,症状加重及时用药。

夏季养生的核心是“平衡”:既要防暑,又不能贪凉;既要满足口腹之欲,又要守住饮食卫生的底线。只要做好这些细节,就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让这个夏天过得健康又舒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