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在线 | swzx.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扫码登录更安全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查看: 647|回复: 0

[文章] 炎炎夏日防暑指南:从预防到应急,全方位守护健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4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盛夏时节,持续的高温天气不仅会让人感到闷热不适,更可能引发中暑等健康风险。尤其是当气温超过35℃、湿度较高时,人体的散热功能会受到影响,轻则出现头晕乏力,重则可能危及生命。掌握系统的防暑知识,才能让我们在酷暑中保持健康与舒适。
337.gif
一、先搞懂:为什么会中暑?
人体正常体温维持在36-37℃左右,当环境温度过高时,身体会通过出汗、皮肤血管扩张等方式散热。但在以下情况,散热机制会“罢工”:
高温+高湿:空气湿度大时,汗液难以蒸发,热量无法排出。
长时间暴晒:阳光直射会导致体表温度快速升高。
水分流失过多:出汗量大却未及时补水,身体脱水后调节能力下降。
特殊人群:老人(皮肤汗腺萎缩、循环功能差)、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孕妇(代谢率高)及慢性病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更容易成为中暑的“目标”。

二、日常预防:这些细节能帮你避开中暑
1. 补水,不止“多喝水”这么简单
时机: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每隔1-2小时主动喝100-200毫升水;户外活动时,每30分钟补一次水。
种类:白开水、淡盐水(每1000毫升水加1-2克盐)、绿豆汤、酸梅汤都是不错的选择;大量出汗后,可喝少量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但别贪多(含糖量高可能加重肠胃负担)。
禁忌:避免一次性猛灌(可能引起水中毒),少喝冰水(会刺激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散热)。
0532138bd7509f539ee4b6cae42e5ea6.gif
2. 吃对食物,帮身体“降温”
吃清热利湿的食物:黄瓜、冬瓜、苦瓜、西瓜等果蔬含水量高,能补充水分和维生素;绿豆、薏米有清热解暑的作用。
清淡饮食:少吃辛辣、油炸食品,这类食物会让身体产生更多热量;适量吃些蛋白质(如鸡蛋、瘦肉),帮助维持体力。
饮食卫生:高温天食物易变质,剩菜剩饭要彻底加热,生吃的瓜果要洗净,避免闹肚子(腹泻会加重脱水)。

3. 穿衣搭配:让身体“自由呼吸”
材质优先:选择棉、麻、真丝等天然纤维面料,透气吸汗;避免穿化纤、紧身衣(不透气会阻碍汗液蒸发)。
颜色选择:浅色衣物(白、浅蓝、浅绿等)反射阳光,深色(黑、深蓝)则会吸收热量,尽量少穿。
装备:戴宽檐遮阳帽(遮住脸部和颈部)、太阳镜(防紫外线损伤眼睛),随身携带小风扇或湿毛巾(擦汗降温)。
7bf4-hexfcvm1683614.jpg
4. 合理规划出行与活动
避开高温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非必要不外出;若必须出门,尽量走阴凉处(如树荫、建筑物阴影)。
控制活动强度:户外工作者(如环卫工人、建筑工人)每工作1小时应休息15-20分钟;运动爱好者可选择早晚凉爽时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如长跑、球类运动)。

5. 环境降温:打造舒适“小气候”
室内通风:早晚气温较低时开窗,让空气流通;中午关窗拉帘,阻挡热气进入。
空调使用技巧:温度设定在26-28℃(既凉爽又节能),风速别调太大,避免直吹身体;开空调时放一盆水或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防止皮肤和呼吸道干燥)。
户外临时降温:随身携带冰袋(用毛巾包裹后贴在颈部、腋下等大血管处,快速散热);在阴凉处休息时,可用湿纸巾擦拭额头、手腕,帮助降温。

三、警惕!中暑的3个阶段信号
中暑不是突然发生的,从轻微不适到严重症状有一个过程,及时发现信号能避免危险:
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37.5℃左右)。此时只要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就能快速缓解。
轻症中暑:体温升高到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及时降温补水,一般数小时内可恢复。
重症中暑(热射病):最危险的阶段,体温超过40℃,伴有无汗、昏迷、抽搐、呼吸困难等,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

四、应急处理:遇到中暑这样做
一旦发现有人中暑,分情况处理:
1.先兆或轻症中暑:
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紧身衣物。
让患者坐下或躺下休息,喝少量淡盐水或清凉饮料。
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下等部位,帮助散热。
94f94f0e8c314d50934b1eed403bc567.jpg
2.重症中暑(热射病):
快速降温是关键:用冷水擦拭全身,或用冰袋敷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注意用毛巾隔开,避免冻伤);若有条件,可将患者浸在27-30℃的水中(水面不超过胸部)。
不要喂水:患者可能失去意识,强行喂水会导致呛咳或窒息。
立即拨打120,同时密切观察呼吸和脉搏,等待救援。

五、特殊人群:需要额外“关照”
老人:家中要备足清凉饮品,子女多打电话提醒补水;避免独自外出,外出时随身携带写有家庭联系方式的卡片。
儿童:家长别给孩子穿太多,外出时随时补水;婴儿车避免长时间暴晒,可加装遮阳篷。
户外工作者: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人丹),出现不适立即停止工作;用人单位应合理安排工时,提供遮阳休息区和含盐饮用水。

高温天气虽难耐,但只要做好预防、关注信号、学会应急,就能轻松应对。愿大家都能在夏日里,既能享受阳光,也能守护好健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