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在线 | swzx.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扫码登录更安全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查看: 2139|回复: 9

对一位“诗人”的心理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冠豪001 于 2015-4-22 18:36 编辑

      要谈对这位“诗人”心理的分析,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历史。这就是在古代,真正的诗人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立人格。这就是说,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诗人,首先表现在他们具有着自己那种独立的人格,然后才谈得上诗的好坏。我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朱光潜先生(1897——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即今天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人)说:“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见《诗论》第238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说的就是作为诗人来说,其人格是第一位的。根据朱光潜先生的论述,联系到我国古代一些诗人,如东晋时期的陶潜(渊明),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苏轼……他们的诗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是“千古绝唱”,就在于首先体现出了他们那种独立的人格。可以这样说,他们的诗实际上就是他们人格的写照。         
       谈了这个问题后我们回到所要谈的问题中,就是今天我们却见到一位这样的“诗人”,并且被称为是格律诗的“权威”,说自己从小就开始研究格律诗。不错,他所写出来的诗是丝毫没有违反格律,并且他对格律诗是十分精通。然而,只要认真分析他写的那些格律诗便可以看出,从根本上讲,不过就是照着格律,却没有灵魂的所谓格律诗。之所以他的这些格律诗显得没有灵魂,同他的心理活动是分不开的,这里就这个问题我们对他的心理进行一些分析。
       这位“诗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只要同他接触多了就可以看出,他写的那些缺乏灵魂的格律诗同他的个性是分不开的。他是一种什么样的个性呢?如果我们没有分析错的话,就在于因为他早已进入到了花甲之年,并且很快将进入到古稀之年的时候,感到自己无论是在仕途上还是在学问上,都没有得到别人的重用,因此,有着一种失落感。这个时候便想通过写一些紧跟形势的格律诗,让人们知道他对古典诗的格律十分精通,以引起人们对他的注意和重视。并且具有着这样的心理,就是在今天格律诗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下,自己比别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古典诗的非常精通,讲的头头是道。不过的确是这样,每次进行古典诗交流活动中,他都会给人们讲古典诗的格律。然而,即使是这样,他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对他的重视。这时,他免不了产生了失去心理上的平衡。
       他心理上失去平衡的表现其中之一在于,使人们感到有着一种可怜相。这就是说,对于他而言,无论是他的家庭出身还是他本人,都不是一个高贵者,但他却显得十分虚荣,要在人们面前作出一种十分高贵的样子,而这种“高贵”就是认为自己能掌握古典诗的格律,能给古典诗的爱好者讲古典诗的格律等。为了说明自己对古典格律诗体的造诣,他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写一些非常“时髦”的诗,如2011年掀起一场唱红歌的热潮时,为了使自己“紧跟形势”,同时又为了表示自己在古典格律诗上的造诣,他写了一首这样的诗,叫做《唱红歌》,

我爱唱红歌,红歌教益多。
热情常激发,锐志不消磨。
喜见频频演,何妨日日播。
回音高且妙,响彻大山河。
可以看出,这样的诗不过就是用诗的格律来说白话而已。
       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特别要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可以进行这样一个通俗的比喻,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穿着为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吃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之后,穿着、打扮等,是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更为如此,这也是人们一种普遍爱美的心理。既然是这样,那么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免不了买各种各样的衣服。因此,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的服装店内,女性的服装占了特别重要的部分,有着各种各样时髦的服装。作为店主来说,为了招揽更多的顾客,在服装店门口都要摆着人体模特儿的塑像,特别是女性人体模特儿的塑像。作为女性人体模特儿的塑像来说,无论是从身材来看还是从面部,或者是从各方面来看,所体现出来的美在现实中的人那里几乎是找不到。但是,这种美却表现出不过是有着美女的形状,却没有女性的血肉、灵魂等,即只有人的形,而不是实际的人。
       通过这种比喻我们所要说明的是,既然我们谈的是格律诗,那么格律诗首先要体现出来的应当是诗人的真正人格。只有体现出了真正的人格,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格律上的加工,才能真正体现出诗的美。如果一首诗没有自己真正的人格,只是照着格律赶时髦,例如像所谈的那位“诗人”写的《唱红歌》这样的诗,实际上就是如同上述谈的服装店门口的人体模特儿那样,尽管看起来是那么美,但只不过是只有人的形,而不是真正的人。作为诗来说正是这样,如果一首诗没有自己真正的人格,哪怕是格律再好,不过就是只有诗的“形”,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可以说,我们所谈的那位“诗人”的诗正是这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说到底,还是他的一些心理因素所决定的。这种心理就是我们所谈过的,懂了几个格律后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到处卖弄,生怕别人不知道,以引起社会对他的重视。然而,正是因为这位“诗人”抱着这样的心理,就决定了他挖空心思地想着如何才能引起社会对他的注意和重视。到底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他便认为,只要能“紧跟形势”,写一些能赶上时髦的诗,人们就一定会注意,并且重视他。因此,在他的一些诗中才会发现,他所写的诗不过就是一种赶时髦,根本谈不上自己的人格。这一切都是他那种图虚荣,怀才不遇等心理造成的,这就是我们对这位“诗人”进行的心理分析。

发表于 2015-4-22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发表于 2015-4-22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发表于 2015-4-22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4-22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4-23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4-23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发表于 2015-4-25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发表于 2015-4-27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