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在线 | swzx.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扫码登录更安全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查看: 2979|回复: 2

漫步老农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1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发子 于 2017-5-11 13:43 编辑

       一晃间,离开泉州已二十余年。其实我空闲时,都曾想过回去看看、走走,只是每次都因事无奈难以成行。就说前年毕业二十周年相聚在泉州吧,大家乐疯的没有空闲逛,相互间被热情似火的久违情宜吞噬,在醉意朦胧间依依惜别,比毕业时各奔东西来得浓烈得多,大伙来不及追忆那些在泉州的点滴,为了赶各自的高铁时间,转眼间烟消云散。那时我曾想,倘若泉州还是二十年前样没有高铁,兴许大伙会散的慢些,正因如此,那次分别时,与一同学在火车站侯车室聊得居然让他错过了登车时间。
      这次单位派我到泉州出差,我欣然接受:于公于私,我都乐意。让我有重拾旧梦的机缘,其实,我最想逛的就是现将老农校改为公园的那片区,闭着眼都能黙数:东街、中山路、南俊巷、东大路的圆楼以及在九一路文化宫听那听不懂的南音。
      那时从学校的菜巷往东街走,还没到肉粽店,老远就飘来阵阵清香:那夹着海虾的鲜香、咸蛋的浓郁绵香、腌肉的厚重爽口味,再加上糯米的清香,这就是东街肉粽独有特征,那早已烙在我心间深处。一块五一个的肉粽,相比食堂五角一份的瘦肉片、三毛一份的肥肉片悬殊的价格,粽子算是奢侈品。店中飘漫出的香味立马就能将少年如鼓的肚中熟睡饿虫唤醒,想隔阻都无法。还有那花生汤、小肠面总能在某个梦中缠绕醒我。
       从南俊巷往东街寻觅那粽子。可东街变得陌生了,我再也翻找不着当年的肉粽店。总算看到一家,点了个肉粽,似乎没有那味,于是又接着要碗花生汤、小肠面,可都没那感觉。兴许是肉粽店的老板换人了,同一个肉粽同一碗面线,味道却不是当年的,或许是我变了。
      于是我总想拾回些追忆,信步的闲庭,猛然发现“新华书店”的招牌,哦!这不是中山路吗?入店询问,方知这早就不卖书了。这让我想起中山路的好:下雨天不必担忧被雨淋着,公共长廊下是人行道,一点也不影响商业,多么人性的规划设计!那长廊不仅是泉州人的,更是过我们这些匆匆过客们的!那赤红的墙砖柱子,还有那磨得铮亮方正的地板石都是那样的亲切,尽管有些柱础的砖有些破损。再往北走,便到了钟楼,我仔细端详四面之钟的摆针,那摆针频率依旧同步,只是那钟楼百货变成了新华都。当年“钟百”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大多是我们这些从大山中来的孩子可望不可及的,都那样稀奇新鲜,我从没见过。为了过把凑热闹的瘾,总是将自卑埋在深处,就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已“穿着长衫排出九文大钱”样斜眼瞧价多问几句。或许我是想拾什么。
却总也逛不完,总也拾不到,什么都拾不全。顺着东街,我找到了菜巷。找到了老农校的大致方位,在五中的东墙后面,可那已是释雅山公园的西门,所幸那紧挨着老农校的西大门依旧如故。
      那地方是那样的熟悉,我轻轻摇了摇那铁门,那“吱呀”声很亲切,传达室仍在,更惊喜的是那小黑板还在!那承载着太多的记忆:那门卫老人总是用它“速记”翻译一段文字,我路过时会多看几眼,而那传达室有大家盼望已久的家书,更有对朦胧的她涓涓细流的期盼;偶尔那门卫老人用满满的责任心大声呐喊:某某同学,电话…..!且那“话”字拖得特别长、特别的悠扬,似乎有押韵般。
       从老校门进去,熟悉的却又有点让人感觉些许陌生:那球场上的篮球架没了,两个篮球场夹着一个网球场,网球场被围了起来,而篮球场上停满了车。我上课时常会扒在桌上闭眼听课而心却飞在球场上,一下课,却能在篮球场上生龙活虎地雀跃,不知疲倦地投那总也投不进的球。总是等待着下课,总是盼着早点毕业。懵懂无知的少年在那彷徨、在那优伤、在那欢笑。有次比赛,因裁判的误判我们与胜利失之交臂,全班忧愤不已;再后来我们打败了高我们两级的农经89班,八个队员在场上拼尽全力,而我们三十三个拉拉队在场边挥旗呐喊,那次让我感受到了我们是个团结的集体,我们全班因胜利喜极而泣,三年级后我们球队就一直是每次篮球赛的冠军。不知球场上这些陌生的车是否载过那些恨我们不成钢的老师们?
       唯一没变的是我们宿舍门口那颗龙眼树,二十多年依旧苍劲蜿蜒,不改龙颜。
       那龙眼树下某个夜晚,拿到奖学金的我们买上七八瓶“惠泉”、一两包花生,天南地北地吹到半夜,兴致一高,喊个三五拳,真如梁山好汉般的大快剁意!还有南面那排石头房子依旧,记得实验室姜老师就住那,与其说是老师,还不如说她是阿姨。她是我们《病理》、《昆虫》两年的实验老师,她对标本很细心,临近毕业时居然三番五次叮嘱我毕业后要尽快熟悉业务,别象在实验室那敷衍了事,要认真对待工作,她对我特别关爱,不知她还安好不?还有那可爱的班主任吴老师,她总是唠叨不停,在一次次的啰嗦叮嘱中,我们四十一个同学逐渐体会到了她浓浓慈爱,那师生情已升华成慈祥母爱之情。
       四年校园光景如昨日般,漫步在曾经的校园,那些镜头如电影般在脑海中闪过。总想找回那些被遗忘在角落的珍贵记忆,却总是如当年在农场捡拾稻穗般,总想拾尽,却总也遗落,总也拾不尽。

发表于 2017-5-12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发表于 2017-5-16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