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又称“铁城”。革命战争时期曾是闽赣省委、福建省委等党的领导机关驻地,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央红军开创的重要苏区县,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连续七届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 2013年以来,市军民紧紧围绕提升双拥工作整体水平这个中心,不断探索双拥工作新途径,拓展双拥工作新领域,使全市双拥工作实现了新跨越,为构建和谐邵武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强化组织领导 摆上位置。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事调整,及时调整充实。将双拥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坚持“会议议程优先安排部队事项、工作行程优先参加部队活动,下乡检查优先指导国防建设”做到领导带头,层层开展。 健全制度。为使双拥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坚持定期组织召开双拥工作会、党委议军会、武委会,研究解决双拥和国防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坚持军地领导定期走访慰问、军营一日生活、军地联合办公等制度。 营造氛围。为了在铁城广泛孕育拥军爱国情,多次开展评选情系国防好家庭、好军嫂等双拥工作先进代表,有力地推动全市双拥工作的开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工具开设专栏专题,对优秀退伍军人“兔司令”周建华、战火中生存下来的抗战老兵高铭兆、邵籍中国直升机总设计师吴希明、邵籍感动96165部队军营十大人物等一批先进事迹进行专题宣传报道;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国防知识教育活动,大大激发全市人民爱党、爱国、爱乡的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民族凝聚力。 着力拥军优待 千方百计为驻军部队干部解决后顾之忧。我市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出台政策,做到优先考虑、优先安排。2013年以来,共安置随军家属12人,随调家属4人,做到部队、家属本人、安置单位三满意。4年来先后给予随军无工作家属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65人次累计40余万元。在驻军子女入学、转学、升学方面采取“留足名额、腾出名额、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政策积极为军人子女就学开辟“绿色通道”。四年来累计先后有51名部队子女进入邵一中、实验小学等重点中小学就读。各车站、医院、银行、邮局、收费停车产所、景区军设有军人优先优待标志。工商银行ATM自动取款机落户73886部队营区,实现了官兵们足不出户取钱转账的梦想。市医保中心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到驻邵武警、森林部队,帮助部队官兵办理社保卡,解决了部队看病难、就医难的难题。2016年1月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携手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邵武燕林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我们的中国梦——走进军营”大型文艺演出走进73886部队为部队官兵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盛宴。 此外,我市还扎实开展双拥“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和科技拥军“活动,使邵武的拥军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市法院成立了“邵武市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法庭”,积极开展送法入军营、法律咨询等活动。2013年以来,共接受军人法律咨询60余人次,解决纠纷14起,建立现役军人有关登记卡366份。 创新优抚安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抚安置工作,加大资金投放,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均高于省定标准。对达不到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优抚对象,全部纳入低保。 义务兵优待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义务兵家属优待金逐年提高,目前城乡人均发放标准为12575元,2013年以来,共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1100余万元。 提高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水平。重点优抚对象住院救助不设起付线,年累计最高救助达3万元。四年来,320名重点优抚对象住院获得医疗补助60万余元,为400余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医疗门诊36万余元。优抚对象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没有出现优抚对象因优抚政策不落实而上访的现象。 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2013年以来,全市共接收军队转业干部9人,除5人自主择业外,其他4人都安排在行政机关;共接收退役士兵465人,就业安置24人,自主就业441人,发放一次性自主就业补助金1000余万元。我市创新退伍军人的安置渠道组建城市综合管理公司预备役巡逻队和交通勤务队,全体人员均为邵武市优秀退伍军人,是邵武市创新社会管理特色品牌,被市民亲切的称为“吉祥三宝”和“小背心”。目前城市综合管理公司、交通勤务队、城管队伍共安置退伍士兵229人。即解决城市了城市综合管理难题,又化解退役士兵安置问题。2016年邵武市定向择优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8名,其中有10名为定向面向邵武市户籍退伍军人。 支持部队建设 市委、市政府把支持国防建设纳入财政预算统一安排,极关心支持部队全面建设,始终把着眼点放在动真情、办实事,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上。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来,全市各级共投入4864万余元用于双拥工作,其中财政共投入经费3784万元,用于支持驻军部队基础设施、训练设施、文化设施和生产生活设施等各项建设。 邵武军供站长期坚持为过往部队提供优质保障服务,2014年以来投入资金130余万元对军供站厨房、用电、餐厅等进行改造,环境和保障能力得到改善,为过往部队提供优质服务,做到安全、及时、无差错。交通局为驻地部队建成交通战备公路3条,投入10万元对73886部队进出道路安保设施加以完善,极大改善了部队通行条件和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市国土局无偿划拨土地4263平方米,财政投入2810万元,支持市消防大队水北中队营区建设。市财安排资金39万元作为人武部作战重难点课题攻关专项经费。市林业局每年投入6万元用于73886部队营区公益林保护,改善部队周边环境。这一庄庄、一件件实事无处不包含邵武人民对军队建设的关爱和支持。 驻军拥政爱民 驻邵部队充分发挥部队优势,做好拥政爱民工作。 经济建设当己任。四年来,73683部队等单位对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对严羽大道、邵光高速、金塘工业园区、316国道改线等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部队光缆迁移等事项都给予了大力帮助。四年来,武警市中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担任重大体育竞赛、重要集会活动的安全保卫12余次,参与治安巡逻30次,为邵武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环境做出积极努力。 救灾抢险冲在前。2013年以来,消防大队、森林武警教导队共接警879起,成功扑灭火灾228起,抢救和疏散人员1000余人次,为国家、社会挽回经济800余万元。2016年三明市泰宁县突发10万方以上大型自然灾害泥石流,失联30余人,邵武市人武部组织106名抗洪应急队伍人员奔赴现场进行救援,任务完成之后发扬连续作战精神,深入我市各个受灾点开展险情排除、灾后重建工作。为全市乃至全省的抗灾救灾取得全面胜利做出突出贡献。 培训教育打基础。每年暑假期间,73886部队在自身训练任务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安排士兵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承办军训,四年来累计受训人员达16252人次。同时支持全民国防教育,每年定期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无偿授课,为地方群众了解国防、热爱国防打下坚实基础。 扶贫帮困献爱心。2017年3月武装部发动有关单位,发动爱心捐款,为复退军人白血病患者捐款2.46万元。人武部定点结对帮扶张厝乡,每年给予帮扶资金3万元,消防大队组织官兵资助实验小学二名贫困生就学。据不完全统计,驻军为当地贫困学生捐献的助学金达10万余元。 为使双拥工作跨上新台阶,邵武市军地双方还高度重视军民共建活动,共结成军民共建对子40多对,形成了一批公益型、培育型、联合型、互助型等有邵武特色的共建模式,涌现出一批军地共建典型。2012年73886部队被省政府、省军区评为福建省军民共建“三挂钩”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市教育局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福建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双拥工作中,铁城军民必将迈出更大的步伐,为实现强军梦、强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邵武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