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开学的临近 各班级群又将活跃起来 这时候各位家长要警惕了 近日 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发布提醒: 短短两天内 两个班级共有36名家长被骗 这两起诈骗事件的源头 均指向两名学生 ...... 到底咋回事? 一起来看看 ↓↓↓ 短短两天 两个班级36名家长被骗 据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消息,某地出现一起离奇事件,两所中学的两个班级群在短短两天内,分别有21名和15名家长不幸被骗,而这一切起初并未引起担任群主的班主任注意。
令人费解的是 骗子是什么时候 潜入班级群的呢? 经警方深入调查,发现这两起诈骗事件的源头均指向两名学生,他们在使用短视频平台时,被“加群送游戏皮肤”的诱饵吸引,通过扫描不明二维码加入了一个禁言状态的群聊。 随后,群内人员诱导他们添加了所谓的游戏皮肤“客服”,并进一步哄骗学生分享了班级群的二维码。
骗子利用这些二维码轻松潜入班级群,冒充班主任身份,以收取学习费用的名义成功骗取了多位家长的转账。
(班级群聊天记录截图) 学生们因一时的小小诱惑,轻易地落入了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中,这警示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务必时刻铭记识诈防骗知识,增强自身的防骗意识与能力,同时需重视并提升孩子的防诈骗能力,防止他们受到不法侵害。
其实 这并不是新骗局 此类的事情 深圳此前也有发生过 ***以往案例*** 据深圳龙岗公安消息,龙岗某幼儿园的小班家长群里,有“老师”发布了一则《2020秋学期幼儿园缴费通知》。
通知上说,线上缴费是为了方便家长,也是经过“校领导”会议通过的。“老师”还特别提醒,缴费后需要把转账截图发到群里,方便统计。
看到收款账户是个人账户,个别家长心里有点疑惑,但“老师”解释说,幼儿园刚转公立,暂时还没有对公账户。就这样,家长们开始陆续转账。
可就在《通知》发出仅两个小时后,又一条信息让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各位家长,我没有发任何缴费信息!”
这次发布声明的,是真正的班主任王老师(化名)。她说自己下课后才看到群里的缴费信息,而发信息的人使用的头像和自己的头像一模一样。
短短两个小时 就有多名家长转账 共计损失6万余元 新学期开始 针对家长们的骗局正轮番上演 各地都有类似的案件发生 很多人都在疑惑 骗子到底是怎么进群的? 接下来 为大家揭开这类诈骗背后的秘密
骗子是如何进群的?
1.不法分子直接在应用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即可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申请后方可进入。
2.有些学校在家长群的运营安全上较为松懈,班级群群号、老师的社交账号和手机号直接写在黑板上或对外公开,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不法分子获取学生信息后,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社交账号,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由于学生众多,许多老师并不会挨个核实。添加成功后,不法分子会要求老师将其拉入班级群。
4.不法分子在校园门口逗留,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获取相关信息后把自己伪装成学生家长,并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不法分子可直接扫码进群。
骗子是如何冒充老师的?
一旦成为好友或群友,骗子即可查看对方的头像、昵称、群备注等信息,只需下载头像、复制昵称即可快速创建高仿账号,迷惑性极强。
为什么没有被真的老师发现?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不法分子往往会挑选上课、午休等时间段下手,利用时间差,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骗子怎么收钱?
群收款该功能较为方便、快捷,且金额固定。许多家长见老师发布通知都会立即响应,收款率较高。同时由于群聊的“真实性”,很多家长并不会有所怀疑。
怎样防范? 不要轻易对外公布班级群! 不要轻易拉人入群! 不要轻信转账要求! 老师和家长们注意:
1.速自查。各班主任可对本班级的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尽快清除出群。
2.验身份。各班主任开启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群。
3.核查群头像。假如遇班主任在群内收费情况,请学生家长先核查群内是否有两个头像、昵称都相同的班主任(头像和昵称是可以随时更改的),如有这类情况基本可确定是骗子。
4.三思而行。如果在家长群中看到老师要求缴纳相关费用的通知,不要轻信,不要急于转账汇款,不要通过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求证确认。家长应当通过电话和短信与老师进行联系、核实,或者等孩子放学回来后再确认缴费事宜。
5.及时报警。一旦发现涉嫌诈骗,一定要记得保存好相关凭证,立即拨打110报警。
来源:南平市教育局
|